昨日,笔者前往市区新浦东路东方明珠小区,访问现年96岁的抗战老兵陈榕。陈榕曾任86军67师200团二营二连机枪排排长。因为前段时间刚做胆结石手术,白叟显得有些疲倦,但一讲起那段烽烟年月,他越说越起劲。

陈榕1920年出生在福州永泰葛岭乡台口村,家中有三个姐妹,他是独子。陈榕在福州读书期间,看到许多不平等的待遇,“日本人犯错却不能用我国法令处分,开馆、开赌场,我国人管不了。”1938年,还在读高中的陈榕得悉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招生,所以瞒着家人,当年10月坐船到南平参与军校入学考试。半月后被选取,他才向家人照实禀告。家人只好答允并预备旅费送他出征。
“其时就想着拿起枪杆子保卫国家。”陈榕说,考入黄埔军校本校十七期二总队步卒科,与他同被黄埔军校选取的福建籍学生有60多个,“从前打战流动性很大,没固定的地址,无法联络,偶然内行军中才可以获得一些战友信息。”直到1985年,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漳州联络组建立,陈老与战友们的联络才逐步频频。
1941年末,陈榕从黄埔军校本校结业,分配至第三战区(浙皖赣闽区域)战士部签到,进入战区直辖第86军67师200团二营二连,成为一名前哨个月后,他升任少尉排长,担任看护衢州机场使命。
“战场上最需求的是经历,一忽略命就没了。”回忆起刚参与战役的景象,陈榕慨叹道,许多刚结业的学生因为缺乏经历付出了沉痛价值。
陈榕说,部队从前被日本兵包围了一个星期,形成物资严重不足。国军便将稻谷放在石板上磨,再拿到河里淘洗。尽管如此,米里依然掺杂着不少谷子。然后用纱布包着米,放在大锅上蒸,再将蒸好的饭团悄然送到战地。一人一天两个饭团,忍饥挨饿是常有的。在护卫衢州机场的战役中,献身的战友不可胜数。谈起一位年仅20岁的老乡阵亡时,陈榕说:“他不是给炸弹炸到的,而是震到心脏,给震死的。”本来,日本飞机突袭对战地进行扫射,这位老乡正带着队,飞机扫过,他匆促卧倒,成果被炸弹的冲击波震死了。
“其时一个营只要3个机枪排,而咱们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冲在最前哨的步卒供给保护。”陈榕说,“咱们没飞机,大炮的射程也不及日本配备,许多时分只能依托重机枪以及战士们的短兵相接。”
1943年,陈榕随团长陆净澄(黄埔六期安徽人氏)调入黄埔军校三分校,任19期七总队第二中队区队长,不久升任上尉。最终以少校营长军衔脱离国军部队,回漳州久居。
现在,陈榕每天在家里与老伴谈天、陪曾孙子,有时分看看电视报纸,在这个四代同堂的家里安享晚年。“我对后代讲,没有国就没有家,让后代代代爱国家。”
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,以图、文、视频等方式,展示泉州在补齐养老工作短板,提高养老服